结构工程
一、本学科现状
福州大学结构工程学科创建于1978年,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结构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000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现有教授4名,副教授12名,讲师8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有10人;有2人列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近5年来,本学科发表论文183篇,出版学术著作7部,承担80余项科研课题,有9项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二、学科带头人介绍
房贞政(男,1949年9月出生),硕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州大学副校长。现为中国土木学会理事、全国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福建省土木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协会会员。长期从事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和预应力组合结构,以及箱形梁设计理论的研究,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十多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
三、主要研究方向介绍
1、预应力结构
主要开展无粘结与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结构、FRP预应力筋的应用研究与开发、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健康检测与加固等研究。
2、钢与组合结构
主要开展钢管混凝土结构静力、动力、徐变、疲劳和抗火性能,钢-混凝土组合楼盖体系静力、动力、徐变、疲劳和抗火性能,FRP约束混凝土结构静力、动力、徐变、疲劳和抗火性能,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体系分析与设计CAD软件,旧有结构评估、维修与加固等研究。
3、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结构
主要开展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及其配筋结构安全性能研究、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性能研究、钢纤维高强砼扁梁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以及高掺量粉煤灰混凝土技术开发应用研究等。
4、结构防灾与减灾
主要开展建筑结构隔震技术、桥梁抗震与抗风、建筑结构抗火等研究。
四、本学科建设目标及主要任务
建成以工程结构新技术研究与应用及防灾减灾为主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实验中心。学科各研究方向的科研能力整体达到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其中钢与组合结构以及预应力结构的研究达到国际水平。
五、本学科预期建设成效
将以应用基础理论研究为主,围绕预应力结构、钢与组合结构、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结构等土木工程领域新技术以及工程结构抗震、抗风、防火等防灾减灾问题开展研究,解决福建省重大工程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