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人在路上碰到熟人因怕羞故意躲避;有的人不敢在众人面前讲话,害怕自己当众出丑,使自己处于难堪的地步;害怕当众说话或表演,害怕当众进食,害怕与别人对视,或自认为眼睛的余光在窥视别人,因而惶恐不安。
社交恐惧症主要可以分成两类:
1.普通社交恐惧症
普通社交恐惧症是指在任何地方,任何情境中,都会害怕自己成了别人注意的中心。他会发现周围每个人都在看着他,观察他的每个小动作,他害怕被介绍给陌生人,甚至害怕在公共场所进餐,喝饮料,他会尽可能回避去商场和进餐馆:他从不敢和老板、同事或任何人进行争论以捍卫他的权利。
2.特别社交恐惧症
患了特别社交恐惧症的人会对某些特殊的情境或场合特别恐惧。比如,某人在与别人的一般交往中,并没有什么异常,可是当他们需要上台表演,或者当众演讲时,他们会感到极度的恐惧,常常变得结结巴巴,甚至愣在现场。
从心理学角度采讲,患有社交恐惧症的人,总是走不出过去重复的泥潭,社交恐惧症往往不是突然产生的,而是长期形成的。患者往往从小就在社交上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没有随着年龄的长大而自然解决,而总是一遍遍地重复旧有的困扰,令患者十分痛苦。这是怎么回事呢?可以用一个比喻来解答:人的口腔里有了溃疡,总想用舌头一遍遍舔它,即使又疼一遍还是这样做,为什么?是想要修复它。人的成长历程也是一样,有社交恐惧症的人常常在想:“再这样做一遍可能就会成功吧!”可是再这样做一遍往往还是失败。要想走出过去重复失败的泥潭,需要通过心理咨询,对自己的生活模式逐渐有一个比较清晰的领悟,这样才可以使伤口愈合。
每一个孩子都要经历社会化过程,都要从家里走向社会,过分羞涩内向会妨碍性格的发展和完善,对学习和工作带来不利影响。偶尔没有达到目标,就容易自卑,同时对外界的反应十分敏感,这很正常。但如果反应过度,就会缩手缩脚,影响自己的交往,逐渐形成自我封闭。这对性格的完善是有害的。
要帮孩子克服社交恐惧症,不妨做到以下几点:
(1)要孩子首先战胜自己。要让他知道,没有谁是十全十美的,每个人都有不足之处,不要无限夸大别人的优点,放大自己的缺点。不必仰望别人,只要努力,你也可以很优秀。克服了自卑心理,就会增加交往的欲望。
(2)教会孩子有意识地做数次深而长的有节奏的呼吸,心里要想着自己与对方是平等的,这可以使紧张心情得以缓解。平时注意训练孩子用大胆而自信的眼光看别人,为他建立自信心打下基础。
(3)学会转换气氛。孩子在与他人交往时,可能因为某些原因,说到某种话题会难以开口,从而导致心理紧张。在这个时候可以让孩子转换一下话题,使气氛得以缓和,等到气氛融洽,有利于说出真情时,再心平气和地说明自己的意图。
(4)有时人的羞怯不完全是由于过分紧张,而是由于知识领域过于狭窄,或对当前发生的事情知道得太少造成的。因此,平时要让孩子加强对文学、音乐、艺术等方面的学习,多看课外书籍、报刊,广泛地吸收各方面的知识,有了知识会帮助他树立自信,克服羞怯。
(5)让孩子勇敢地走出自我封闭的圈子。先教孩子和熟悉的人交谈,然后循序渐进,最后达到和陌生人交谈的水平。平时在家里时,可以虚拟一个公众场合,下面有无数听众,让孩子发言。经过长期艰苦的心理锻炼,随着年龄的增长,个性的完善,社交恐惧症是可以逐渐克服的。作为父母,应重视并注意观察孩子是否有社交恐惧倾向,及时审视自己对待孩子的行为是否恰当,并尽早纠正不恰当的教育行为,给予孩子更多爱护、表扬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