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12 22:11:54 人气:63054
今天是节后开工的第一天。新年新气象,工作也要上一个新台阶。
从今天开始,我们和罗辑思维一起为大家安排了新年七天精进系列。
想听音频的小伙伴,可以移步得到APP《罗辑思维》栏目收听。
第一讲,我们来说一个职场上,非常小但是非常实用的话题:微信沟通,需要注意哪些礼仪?
1
我职业生涯的第一课,叫做Professionalism(职业化),这门课让我非常受益。
你说学了些什么?其实也没什么,就是学了学:
独自上出租车,你该坐哪?
如果老板开车,你坐哪?
如果老板开车,你上级也在,你坐哪?
如果你老板开车,你上级也在,但还有个女士,你坐哪......
有必要搞那么复杂么?随便坐不就完了,他们不会在意的。
其实,我从Professionalism这门课学到最多的,不是“一辆出租车的七十二种坐法”。
我从这门课中学到最多的,是这些职业化问题背后的思维方式:永远要站在对方舒不舒服的角度考虑问题。
让别人与你打交道的时候,感觉非常舒服,这就是职业化。
我们把享受这种职业化,并给别人带来舒适社交的人,叫做“绅士”。
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变化,给很多过去的“绅士”们出了难题。
他们意识到(也许有的人其实还没有意识到),在过去某个场景下的“职业化”行为,在新时代不但不礼貌,还造成了很多问题。
比如我有一位在陆金所的朋友告诉我,他们的客服人员和客户聊完之后,发了一个微笑表情给客户,以示友好,结果被客户投诉了。
这听上去很不可理喻。
但是,今天在很多社交工具尤其是微信里面,微笑表情的意思是:“我就静静地看着你装,不说话”,等同于“呵呵”。
有“绅士”可能会拍案而起:这是谁定义的?
在我的字典里,微笑表情,就是友好、友善、友情的意思。
我问了我的几个朋友,他们都不认为微笑表情有这个意思!无聊!
这就是可怕的代沟。
有个年轻人的母亲给他的父亲在微信群里发了三个微笑表情。看得这个年轻人毛骨悚然,觉得他们可能下一分钟就要打起来的感觉。
他立刻打电话过去问,他妈妈说:“啊,啥事没有啊,我就是觉得好,就发了。”
职业化,是让别人觉得舒服。
如果别人(尤其是你的客户)觉得舒服的方式变了,你也必须要变。
这就是很多传统企业向互联网转型的底层文化障碍。
不是不愿意接受,而是根本就不知道、不理解互联网时代的文化。
好吧。那还有哪些表情是“高危表情”呢?
“微笑招手”。这个表情在很多微信语境下,已经不是“再见”的意思,而是含着笑说:“滚”。
所谓的职业化,体现在“微信礼仪”上,还不仅是用对表情,更多体现在交流的方式上。
比如在微信里面,如果一个人发“你好”,而你和这个人不太熟,有些人(尤其是在忙的时候)会选择不回复这条消息。
如果收不到回复,通常他的下一句就是“在吗”。
“在吗”这个问题,和“你有男朋友吗”一样,标准答案是:这要看是谁问了。
2
为什么会这样?这是沟通工具的特性导致的。
电话,是一个同步独享沟通工具。
你愿不愿意和这个人沟通的决定,是通过按不按下“接听”这个键来决定的。
按下去了,就相当于同意分配一段独享的时间给对方。
然后,你们用“你好”、“你也好啊”来完成握手协议,在谈话过程中,用“对”、“是”来确认收到对方的信息,彼此同步。
邮件,是一个异步分享沟通工具。
你愿不愿意和这个人沟通,是通过回不回复邮件来决定的。
就算你回,从收到邮件、到回复邮件,你的这段时间,是分配给很多人共享的。
这段时间你可能一边思考如何回复,一边做很多其他事情。
直到收到你的邮件后,对方才会再进行他的下一步,是异步模式。
所以,邮件、电话,有完全不一样的职业化表现。
比如电话要不断说:是,对。这是为了让对方了解,你一直在与他同步;
邮件要标题、正文尽量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在有限次的来回中提高效率。
微信是介于电话和邮件之间的沟通工具。
如果用同步、异步的程度来排序主流的沟通工具,我会从高到低排为:电话、QQ、短信、邮件。
准确地说,微信是介于QQ和短信之间的状态。
你说他在吧,他可能正在走路。你说他不在吧,他可能正在微信上聊天。
也可能,他此刻正在微信上聊天,一分钟后他就要走路。
所以,他回复你“在”好呢,还是“不在”好呢?
万一回复了“在”,然后开始走路,你下面的话没人回复,你会觉得很不礼貌。
如果回复“不在”,你会觉得这是几个意思,明明回复了,还说不在?
所以,在微信上,很多人都对我说过,最反感那种“你好,在吗”这样的开场。
这是因为,你在试图用电话,或者QQ的“职业化”方式,试图在微信里面表示礼貌,然后启动一段锁死独享时间的沟通。
3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说句“你好”,然后就以有事说事的心态,简短地说清楚你想说的事情。
这样,给对方足够的自由时间,来选择要不要回复你,或者如何回复你。让对方舒服。
所有的商业人士,都需要重新上一堂“互联网时代的职业化”课程,理解互联网时代,与客户、伙伴,甚至是自己的员工打交道的方式。